Jump to content

Picking 罗德尼·圣云 Is Easy

From WarhammerWorkshop




1938年,一台原型79Y型雷达被安装至主桅上,使她成为皇家海军第一艘在主桅上安装雷达的战列舰。 自1939年二次大战开始,罗德尼号一直在大西洋和本土舰队服役。 [1]1940年一台279型雷达取代了79Y型,并在B和C砲塔上装备了UPAA火箭发射器,但因安全原因在1941年拆除。 第二天,好莱迪将录影带交给了洛杉矶当地电视台KTLA,晚上这条录像带就被剪辑成68秒的版本出现在电视新闻裡。
1941年9月,罗德尼号在直布罗陀的H舰队服役,负责护航到马耳他的商船。 11月,她被调驻至冰岛,一个月后她开始进行新一轮维修和升级直到次年5月。 1943年10月,她被调回本土舰队,并参与了1944年6月6日的诺曼底登陆,接受位于寶剑海滩的指挥舰HMS Largs指挥。 在长达30个小时的火力支援中,其岸轟砲击阻止了一个德軍装甲师前往海岸,并摧毁了位于奥尔德尼岛和卡昂的目标。
剪掉的部分包括最初3秒金扑向警察的部分和之后10秒镜头的摇晃。 [4]5号,CNN得到了68秒录像拷贝并在新闻中播出。 6号,同样的画面就出现在了全国各大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之中。 CNN总部在播出三周后始知为删减后之影片,副总裁特纳(Ed.Turner)遂命此后CNN播此新闻必须将删减部分补上,但是ABC、NBC、CBS和KTLA依然播放删减后之影片。
纳尔逊级采用平甲板船型、全前置金字塔式主炮布局设计,这一布局是在G3和O3的经验上进一步压缩长度的结果,从而可以显著缩小主装甲带的长度和其他防护结构面积,提高装甲防护效率并大幅减轻结构重量。 但其独特的外形轮廓神似油轮和大型集装箱船,再加上标新立异布局在实际运用中暴露出种种适航性问题导致的机动性不佳,最终让纳尔逊级两舰在皇家海军的水兵中得到了"纳尔逊轮(Nelsol)[1]"和"罗德尼轮(Rodnol)"的蔑称。 尽管如此,这一布局的确是革命性的,法国海军将同样的布局学习并先后运用于敦刻尔克级战列巡洋舰和黎塞留级战列舰上,苏联海军也有类似纳尔逊级的条约战列舰设计,即Pr.21型。 尽管如此,由于纳尔逊级继承自G3/N3计划的优秀设计,以及罗德尼在击沉俾斯麦号行动中做出的卓越贡献,许多人认为纳尔逊级的能力实际上受到了广泛低估。 Download Windows 11 Cracked 这是个看脸的世界.jpg  两艘纳尔逊级战列舰于1927年先后完工。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根据日德兰海战中吸取的教训,总结经验并设计了两级下一代新型主力舰:G3级战列巡洋舰和N3级战列舰。 然而,随着1922年《华盛顿海军条约》的协商和签定,缔约各国在1936年前不再被允许建造新的超过35000吨以上的主力舰,两级新舰的建造计划因此夭折。 条约签订前夕,皇家海军决定在条约框架内,根据条约配额,基于被取消的G3和N3级方案,设计建造2艘符合条约要求的新型战列舰,这项工作后来发展为纳尔逊级。 为满足条约要求,新舰提出了分别基于G3和N3,但通过削减主炮数量/口径、全前置集中布置主炮等措施缩小船体、使吨位控制在3.5万吨限制内的战巡方案F2/F3(基于G3更换15英寸主炮并调整布局,F2为2座三联装炮塔,F3则是3座)和战列舰方案O3(基于N3更换16英寸主炮并调整布局)。